-
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联合亚马逊TOP100计划助推企业国际化拓展
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携手亚马逊推出"TOP100"专项行动,通过招商引资强化对传统企业的扶持,包括宣讲、培训和运营支持,旨在加速外贸和制造企业转型为跨境电商,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该计划通过全方位的服务套餐,为企业出海构建坚实基础,助力打造国际品牌形象并驱动杭州区域经济增长。 一、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作为国家级试点设立于2015年,已发展为中国电商枢纽之一,聚焦创新贸易模式。该区通过整合政策资源,推动供应链优化和数字技术应用,吸引外资合作,赋能本地企业突破传统模式瓶颈。与亚马逊的合作深化了跨境生态建设,打造高效出口通道,减少贸易摩擦风险。 二、TOP100专项行动精选100家核心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提供系统性培育方案。亚马逊参与定制宣讲会和专题培训,涵盖品牌定位和市场洞察模块;运营支持包括店铺开设、物流仓储优化及营销引流策略,每周两次工作日的专席接待确保问题及时响应。此结构减少了企业试错成本,提升出海成功率。 三、为解决人才短缺这一转型痛点,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推出专项人才扶持政策,包括培训补贴和技能认证支持。政策鼓励校企合作,培育专业队伍,亚马逊则提供专家咨询和实践资源。双轨并行填补了行业人才缺口,强化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的人力基础。 四、企业通过行动计划受益显著,例如获得定制化物流方案降低库存压力,营销工具提升品牌曝光率。合作方预计未来两年内提升杭州外贸出口规模,并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该行动体现了区域招商引资的创新策略,促进产业升级和国际化进程。
2025-08-07
-
昆明温州总商会千名会员共聚春城 见证20年1300亿元投资成果
昆明温州总商会近日举行成立20周年庆典活动,千余名会员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发展大计。作为全国首家异地商会,该组织已成为滇温两地招商引资的重要桥梁,20年来累计带动会员企业在云南投资超1300亿元,覆盖商贸、制造、文旅等多个领域,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一、从首创到标杆的二十年发展历程 1995年,在滇温两地政府支持下,昆明温州总商会正式成立,开创了全国异地商会组织先河。初创时期仅有百余家会员单位,如今已发展至7000余家会员企业,管理架构涵盖118名副会长以上核心成员。在滇温商群体从最初数百人扩展至12万人,其中6万人扎根昆明,形成遍布云南16个州市的商业网络。 二、经济贡献呈现立体化格局 会员企业在滇投资涵盖能源、地产、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累计完成商品销售700亿元,贡献税收逾80亿元。特别在就业促进方面,通过产业链带动创造近90万个岗位,其中超六成分布在零售、物流等民生行业。近年来,商会引导会员参与云南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赛道,2023年新增投资中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35%。 三、公益事业形成长效机制 商会建立"温商公益基金"平台,20年累计捐赠8000余万元,实施项目包括希望小学建设、山区医疗援助等。2021年启动"百企帮百村"计划,组织128家企业对口帮扶怒江、昭通等地脱贫村,投入产业扶贫资金超2000万元。疫情期间协调会员向昆明、温州两地捐赠医疗物资价值1200余万元。 四、新时代下的转型升级 当前商会正推动会员企业从传统商贸向智能制造转型,在昆明经开区建设温商产业园,首批入驻企业28家,预计年产值50亿元。同步搭建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帮助会员企业开拓南亚东南亚市场,2023年促成对缅贸易额同比增长42%。 站在新起点,该商会表示将持续深化"以商招商"模式,未来五年计划引导会员新增投资500亿元,重点布局新能源、智慧农业等产业,进一步巩固滇温两地经济协作示范效应。
2025-08-07
-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袜业博览会诸暨启幕 国际袜都以“融合”促产业升级
10月,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袜业博览会在浙江诸暨开幕,本届博览会以“融合”为主题,通过系列活动推动产业交流与招商引资,展现诸暨从“国际袜都”向“创新袜都”转型的成果。 一、博览会搭建“融合”平台,激活产业发展动能 本届博览会围绕“融合”主题,设置开幕式、“时尚·创业·创新”项目签约仪式、袜业创新发展研讨会、企业对接洽谈会、展销会及图片展等活动。签约仪式聚焦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推动优质项目落地;研讨会汇聚行业专家探讨创新路径,为传统袜业转型提供智力支持;对接洽谈会则搭建国内外企业交流桥梁,促进技术、市场资源融合。展销会上,功能性袜品、时尚设计产品集中亮相,展现诸暨袜业从“制造”到“智造”的升级成果,有效助力招商引资与产业协同发展。 二、“国际袜都”的根基:规模与产业链优势 诸暨作为全球最大袜子生产基地,产量占全国七成、全球三成,形成从原材料供应到成品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在这里,从基础棉袜到医疗防护袜、运动功能袜等各类产品均可生产,纱线、染料、辅料等原材料供应充足,且生产成本较其他产地低近三分之一,产业链配套能力与成本优势奠定了“国际袜都”的地位。 三、转型之需:破解“低小散”发展瓶颈 长期以来,诸暨袜业以“块状经济”为主,存在企业规模小、生产分散、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依赖低廉劳动力、低端产品、低价竞争的“三低”路径难以为继。为突破发展瓶颈,诸暨启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破立并举”推动袜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四、“破”字当头:去产能优化产业生态 2014年,诸暨启动“六大专项整治”,包括“三合一”企业整治、燃煤锅炉淘汰、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管理、无证经营整治及税收征管秩序规范,着力去产能、去杠杆。累计淘汰废旧袜机3000余台套,关停1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379只,淘汰低小散企业3000多家,有效清理落后产能,为产业升级腾出空间。 五、“立”字为要:产城融合打造创新生态圈 2015年起,诸暨按照产城融合思路,投资55亿元建成2.96平方公里的“袜艺小镇”。大唐镇以特色小镇创建为抓手,构建以“袜业智库”为核心的创新服务综合体,整合高层次人才、创新创意、市场金融等资源,打造产业创新生态圈。小镇内设立研发中心、设计工作室、检测平台等,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创意服务,推动传统袜业向时尚化、功能化转型。 六、创新驱动:从“量增”到“质升”的跨越 转型升级中,诸暨袜业企业加大技术创新与创意设计投入,成果体现在产品附加值提升上。部分企业研发的发热锦纶丝、冰凉锦纶丝等新材料产品畅销国内外;高端设计品牌推出的特色袜品市场价格达数百元一双;“焦糖玛琪朵”“阿格莱德”等品牌通过设计创新,产品利润率达20%—40%。数据显示,大唐镇袜子产量2015年、2016年分别同比下降5.7%、3.9%,但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8%、6.9%,财政收入同比增长9.74%、9.7%,实现“产量降、效益升”的质量变革。 七、持续向好:产业升级成效显著 近年来,诸暨袜业转型升级成效持续释放。度1至8月,诸暨袜业产业实现产值183.53亿元,同比增长18.2%;利润8.18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地方税收6784万元,产业发展韧性与活力不断增强,“国际袜都”正以创新融合之力,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新阶段。
2025-08-07
-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跻身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浙江绿色发展再添标杆
近日,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获环境保护部、商务部、科学技术部联合批准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浙江省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总数由此增至4家。这一成果不仅标志着温州在工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也为浙江省深化绿色发展、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注入新动能,进一步巩固了浙江在全国工业绿色转型中的领先地位。 一、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的战略意义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是工业领域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旨在通过系统构建生态工业链网,推动企业间实现废物利用、能量梯级循环和水资源高效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此次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获批,是浙江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国家对浙江长期以来推动工业绿色转型成效的高度认可。浙江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示范园区的设立将发挥“以点带面”作用,引导全省工业园区从传统发展模式向生态优先、绿色低碳模式转变,为全国工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浙江经验。 二、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态建设实践成效 作为新晋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生态环境优化、基础设施升级、污染防治攻坚等方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建设模式,为工业园区绿色发展树立了典型标杆。 在生态环境提升方面,园区始终将“绿色基底”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实施大规模植树造林、口袋公园建设、道路绿化提质等工程,持续改善园区生态面貌。目前,园区绿化覆盖率超过四成,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24平方米,各项绿化指标均优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形成了“厂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和谐生态格局,不仅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也为企业发展营造了宜居宜业的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园区聚焦循环经济理念,构建了多层次、全覆盖的绿色基础设施体系。交通领域,组建园区内部公交循环系统,串联企业厂区、员工宿舍、商业配套及公共服务设施,有效减少私家车出行需求,降低交通碳排放;能源供应领域,推进集中供热项目建设,替代企业分散燃煤供热,年减少燃煤消耗数千吨,大幅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废物资源化领域,实施污泥热电联产工程,将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通过焚烧转化为电能和热能,年发电量可达数千万千瓦时,实现污泥“变废为宝”。 污染防治监管方面,园区构建了“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末端严治”的全链条治理体系。污水处理领域,配套建设3家污水处理厂及中水回用厂,建成 一、二级污水管网近70公里,实现园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处理后的中水广泛用于园区绿化灌溉、道路清扫、工业冷却等,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显著提升;环境监管领域,搭建智慧环保监管平台,对企业废气排放、污水排口、固废处置等关键环节实施24小时在线监测,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有效防范环境风险。 三、浙江省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集群发展格局 此次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后,浙江省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已形成“杭州—宁波—温州”多点布局,覆盖电子信息、临港工业、高新技术、先进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呈现出“各有特色、优势互补”的集群发展态势。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电子信息产业,通过构建“研发—生产—回收”全产业链生态,推动废弃电子产品、边角料等资源化利用,年回收处理各类电子废弃物数千吨,再生资源利用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临港工业优势,以钢铁、石化、汽车等产业为核心,打造“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园区大循环”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能源梯级利用、废水集中处理和固废跨企业协同处置;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则立足高新技术产业定位,重点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装备、数字经济等绿色产业,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园区企业能效提升和污染物减排,研发投入强度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这4家示范园区共同构成浙江省工业绿色发展的“标杆矩阵”,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共享、经验交流等方式,辐射带动全省工业园区加快绿色转型。数据显示,近年来浙江省工业园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8%以上,生态工业建设成效显著。 四、未来发展方向与示范引领作用 获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将进一步深化生态工业链网建设,重点在三个方面发力:一是推动企业间协同合作,组织园区内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建立废物交换机制,促进上游企业废料成为下游企业原料,构建“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闭环系统;二是加强绿色招商引智,围绕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绿色产业方向,引进一批技术领先、带动性强的项目,同步吸引生态工业领域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三是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升级智慧环保平台功能,实现对园区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资源循环利用等数据的实时分析与优化调度,提高园区绿色管理效能。 浙江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不仅是生态建设的“优等生”,更应成为绿色发展的“孵化器”。下一步,浙江将推动4家示范园区深化合作,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共享生态工业建设经验,同时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其他示范园区的联动,共同探索跨区域生态工业协同发展路径,为全国工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浙江方案。随着示范效应持续释放,浙江省将加快形成“园区绿色化、产业生态化、发展低碳化”的工业发展新格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
2025-08-07
-
杭州电商产业强劲增长:1-9月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激增34.2%
今年以来,全国消费市场持续复苏,电子商务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最新数据显示,1-9月全国网上零售额实现两位数高增长,其中实物商品线上交易占比进一步提升,为各地招商引资注入新动能。杭州、深圳等数字经济先行区凭借完善的产业链和物流体系,成为电商企业布局的热门选择。 一、线上消费规模持续扩大 1-9月,全国网上零售额达48787亿元,同比增长34.2%,增速较上年同期显著提升。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6826亿元,增长29.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14%,较2022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分品类看,食品、日用品等刚需品类增长强劲,其中“吃类”商品增速达29.3%,反映居民基础消费线上化趋势深化。 二、城乡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9月单月数据显示,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速达11.5%,高于城镇10.1%的增幅。1-9月累计,乡村消费规模37586亿元,同比增长12.1%,表明县域物流基础设施改善和下沉市场潜力释放。杭州临安区、成都郫都区等地的农产品电商产业园通过直播带货等形式,助力农特产品上行,推动城乡消费协同发展。 三、实体零售业态分化明显 1-9月限额以上零售企业中,专业店和专卖店分别增长10%和8%,增速高于超市(6.2%)和百货店(5.6%)。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义乌小商品城等专业市场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带动3C数码、家居用品等品类销售增长。餐饮消费复苏态势稳固,1-9月收入同比增长11%,其中节假日线上订餐成为新增长点。 四、政策助力电商高质量发展 多地从税收优惠、仓储用地等方面出台措施支持电商发展。杭州余杭区试点“跨境电商保税仓”模式,1-9月实现进出口额同比增长40%;广州白云区建设智慧物流枢纽,降低企业配送成本。专家分析,随着年末消费旺季到来,线上零售有望延续增长势头,为全年经济目标达成提供支撑。
2025-08-07
-
杭州企业国际化布局:以“走出去”驱动“引进来” 助力高质量发展
杭州企业深化国际化布局,以“走出去”驱动“引进来”,成效显著提升招商引资工作实效。通过海外投资规模的持续扩大,杭州成功反哺本地产业升级,推动开放型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企业资本加速流向全球市场,带动技术回流和产业链优化,进一步增强城市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这一进程不仅提升了区域经济活力,也为可持续招商引资奠定了基础。 一、杭州企业海外投资呈现强劲增长态势。统计显示,一定时期内,对外投资额和项目数量均实现大幅跃升,标志着国际战略布局的加速。海外并购成为主要驱动力量,涉及多个行业领域,体现了企业对高端要素的集聚需求。投资区域日益多元化,覆盖欧洲、北美及亚太等多个市场,为后续技术引进和市场拓展创造了条件。典型案例包括机械制造企业通过并购整合全球资源,电子科技公司设立研发中心等,这些行动不仅扩大了国际份额,还促进了本地产业链的提升。 二、高新技术领域成为投资发力点。杭州企业聚焦智能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高成长性行业,通过跨境并购和合资项目,获取关键技术和专利。例如,汽车制造业通过收购国际知名品牌,掌握了前沿制造工艺;信息技术企业则设立海外创新基地,推动数字转型。这一趋势增强了杭州产业创新的全球联动性,技术回流的成果逐步应用于本地产品升级,提升了出口竞争力和附加值。政府部门通过政策扶持,引导资金流向科技前沿,优化了引资结构,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 三、投资反哺效应显著带动经济发展。企业“走出去”后引进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直接转化为了本土生产力提升。在汽车、制造等领域,国际资源整合助力了产品质量优化和市场扩展;财报数据反映,相关企业因海外布局获得营收和利润双重增长。这不仅壮大了企业规模,还通过就业、税收等渠道惠及杭州经济,形成良性循环。招商引资工作从中获益,吸引更多外资伙伴参与合作项目,共同探索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增长模式。 四、未来展望聚焦于可持续发展深化。基于当前态势,杭州将进一步优化企业国际化支持体系,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全球竞争。重点将放在培育中小企业出海能力、完善海外风险防控机制上,确保资本输出与引进形成高效协同。通过构建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杭州力争在吸引高端人才和项目上取得新突破,推动城市经济在全球化浪潮中实现更高水平融合。长远而言,这一战略将持续强化“双循环”机制,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2025-08-07
-
普陀区深化招商新篇章:主动对接沪上资本 共绘高端旅游综合体蓝图
为加速推动区域文旅产业升级,普陀区高层领导近日率队赴上海,面向知名资本集团开展精准招商引资工作。此次上门对接的核心目标,是引入具有国际视野与实战经验的市场主体,共同打造集高端餐饮、休闲娱乐、亲子互动与特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度假综合体项目。此举标志着普陀区在优化招商模式、提升引资质量方面迈出坚实一步,旨在将普陀区独特的海洋、海岛与佛教文化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一、立足独特区位优势,锚定旅游产业升级新方向 普陀区作为舟山群岛新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坐拥得天独厚的海岛生态、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以及成熟的滨海旅游基础。随着全国旅游消费模式向高品质、沉浸式、多元化方向转变,单一观光型产品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普陀区科学研判趋势,明确提出将旅游产业从传统的“朝圣观光”、“海滨休闲”向更具附加值的“高端度假”、“健康养生”、“民俗文化深度体验”方向升级的战略规划。这一战略转型亟需引入具备高端度假产品设计、运营管理及全球客源网络优势的战略合作伙伴,带动产业链整体跃升。 二、聚焦高端休闲度假市场,着力打造标志性项目载体 此次重点对接的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其战略定位清晰指向国际一流水准。区别于常规旅游设施,该项目将参照国际知名度假品牌运营理念,着力构建包含但不限于高端主题餐饮、精品酒吧、创意儿童俱乐部、水上及陆地运动中心、特色户外休闲空间(如“精彩村外游”)等在内的完整度假生态系统。项目设计强调“一站式”体验与“多业态”融合,致力于为游客提供涵盖住宿、餐饮、娱乐、文化、康养、购物等多重需求的沉浸式度假解决方案。该综合体的建成,将成为串联普陀区分散旅游资源、延长游客驻留时间、提升消费能级的关键支点。 三、优选关键承载区域,推动旅游资源价值最大释放 项目拟选址于朱家尖区域。该区块毗邻佛教圣地普陀山,拥有广阔的发展腹地和稀缺的海岸资源,且已具备一定的交通集散与旅游接待能力。在前期深入考察的基础上,普陀区充分肯定该区域的综合承载潜力与不可复制的自然禀赋。尤为关键的是,未来项目的成功开发将有效打通朱家尖与普陀山的空间联动与功能互补,通过创新的产品设计与线路组织,实现“海天佛国”静修文化资源与朱家尖活力滨海度假资源的有机嫁接。这种资源整合,对实现区域旅游由单点观光向片区联动的全域旅游转变至关重要。 四、深化政企协同创新,探索可持续开发合作模式 对接会上,双方围绕朱家尖区块的投资环境、基础设施配套现状,以及合作企业的项目储备与开发经验进行了坦诚深入的交流。普陀区政府明确表达了推进项目落地的积极意愿与政策支持导向,着重强调了该区域在国家海洋战略与长三角文旅一体化背景下的广阔发展前景。同时,也清醒认识到,此类大型综合性文旅项目的成功,依赖于建立互利共赢、风险共担的长效合作机制。政府层面展现出高度灵活性,提出“共同研究找寻合适的开发模式”的务实态度,鼓励企业在尊重当地文化脉络与生态底线的前提下,探索包括但不限于特许经营、合资合作、整体开发运营等多种市场化合作路径,确保项目的长期生命力和对区域经济的综合拉动效应。 五、项目预期成效:重塑区域旅游格局,赋能高质量发展 该高端旅游综合体的成功引入和建设运营,预计将为普陀区带来显著效益: 产业升级引擎: 直接填补普陀区高端一站式度假产品的空白,成为引领区域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标杆项目,带动相关服务配套产业(如高端酒店、特色餐饮、文创设计、休闲农业等)协同发展。 品牌形象跃升: 引入国际标准的度假服务理念与品牌形象,显著提升普陀区在国内外高端旅游市场的竞争力和知名度,使之成为展示浙江海洋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窗口。 消费能级提升: 通过延长游客停留时间(2晚及以上度假需求)和提供丰富消费场景,显著提高人均旅游消费水平,拉动地方税收、就业及居民收入增长。 资源整合典范: 实践普陀山与朱家尖资源协同开发新模式,为破解海岛型旅游目的地因地理分隔导致的资源碎片化问题提供可复制经验,推动全域旅游纵深发展。 此次普陀区主动“走出去”,精准对接国内领先的投资与运营平台,彰显了政府推动优势产业升级的坚定决心与高效行动力。项目的推进实施,将成为普陀区撬动海洋经济潜力、拓展文旅发展边界、实现经济结构向中高端迈进的关键一步。各界将持续关注政企双方后续的合作模式创新与项目落地进展,期待其在东海之滨谱写出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的璀璨篇章。
2025-08-07
-
杭州千岛湖配水工程领衔浙江八大水利攻坚 打造3000亿水网新格局
浙江省以重大水利项目为牵引,全面推进"五原扩排、六江固堤"等八大工程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引入社会资本,计划投入3000亿元构建现代化水安全保障体系。这一战略布局将显著提升区域防洪排涝与水资源配置能力,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一、八大工程构筑立体水网 在千岛湖配水工程示范效应带动下,浙江省系统规划了覆盖全域的水利工程体系。五原扩排工程重点整治杭嘉湖、萧绍等平原河网,六江固堤项目对钱塘江、瓯江等流域堤防进行标准化提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八大引调水工程中的浙东水资源配置项目,通过跨流域调度有效缓解宁波、舟山等地水资源短缺。 二、投资规模实现阶梯增长 对比历史数据可见,浙江省水利建设投入呈现加速态势。前期五年间完成投资2050亿元,较更早五年增幅达93%。新周期计划投入3000亿元,重点向沿海防台御潮工程和山区防洪减灾倾斜。其中百河综治工程涉及全省128条中小河流治理,千塘加固项目将完成1500座山塘综合整治。 三、骨干工程发挥综合效益 已建成的关键性工程正持续释放效益。舟山大陆引水工程二期日均供水能力达36万立方米,彻底解决了海岛地区淡水资源困境;杭州三堡排涝枢纽在汛期可分泄钱塘江洪水,保护城区防洪安全;余姚扩大北排工程使姚江流域防洪标准提升至50年一遇。这些项目为后续建设提供了技术积累和运营经验。 四、技术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 在双百万节水灌溉工程实施中,浙江省推广智能灌溉控制系统和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十库蓄水工程采用生态坝体设计,在金华、衢州等地新建扩建12座中型水库。围垦区建设严格遵循湿地保护原则,杭州湾南翼围垦工程同步配套生态修复区,实现土地资源开发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平衡。 五、区域协同提升整体效能 针对长三角水环境共保联治需求,浙江省建立跨区域防洪调度机制。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联合调度中心投入运行,浙北航道网完善工程强化与江苏、上海的水运衔接。这种区域协作模式在2020年梅汛期间成功实现流域洪水科学调度,减少经济损失超50亿元。 当前,浙江省正以水网建设为抓手,通过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构建集防洪保安、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保护于一体的现代化治理体系。这些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将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水利支撑。
2025-08-07
-
杭州浙商女杰颁奖盛典顺联动力高层共话创新未来企业代表分享发展机遇
近日,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浙商女杰创新引领宣传活动,汇聚各界领导与企业代表,为招商引资注入新动能。本次活动以弘扬企业家精神为核心,聚焦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表彰女性先锋与举办高峰论坛,搭建了产学研合作桥梁,助力浙江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作为创新企业代表,顺联动力积极参与盛典并贡献智慧,其高层在论坛中分享了创业经验与前沿洞察,彰显浙江创新创业活力。该活动在推动全省招商引资、强化区域协作方面扮演了关键角色,展现了浙江引领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导向。 一、第十一届浙商女杰创新引领宣传活动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由浙江工商部门及联合组织共同指导。活动以"走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为主题,吸引了来自省内外的企业代表参会。现场有高层领导出席致辞,强调活动旨在弘扬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服务于浙江强省建设目标。核心目的在于展示巾帼浙商风采,打造一支勇立潮头的商界力量,通过表彰优秀女性企业家,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本次活动作为浙江年度盛事,以国际化、品牌化为主线,覆盖科技产业等多领域,为区域招商引资提供了广阔平台。论坛环节聚焦全球创新趋势,与会者共商新经济下商业路径,强调了浙江在数字经济与绿色转型中的领头地位。 二、顺联动力作为浙江创新企业代表受邀亮相,其董事长以特邀嘉宾身份参与盛典环节。该企业高层在现场见证了新一届浙商女杰榜单的揭晓,榜单评选出多位杰出女性,涵盖行业领军与创业先锋等奖项,突显浙江女企业家的规模化影响力。企业代表对活动表示高度认可,称浙商女杰是其学习榜样,并强调将把握创新机遇,在平台上传递正能量,争做商界先锋。活动中,企业联合创始人曾应邀出席全国妇女招待会,此次参会加深了对创新使命的理解。双方高层在交流中探讨浙江经济新愿景,推动企业责任与社会贡献,体现浙江创业环境的包容性。 三、全球创新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作为核心环节,邀请了浙江年度创新人物等嘉宾登台对话。顺联动力创始人以智慧碰撞方式分享观点,共同分析新经济下商业前景。论坛主题围绕科技化与国际化发展特点,深入探讨产业变革、数字赋能等议题。企业代表结合浙江实践,提出创新驱动路径,助力满足民生日益增长的需求。讨论强调创新生态构建,如加速孵化新兴业态、优化政策环境,为浙江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经验。该论坛深化了企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响应,推动浙江品牌走向世界,吸引更多国内外资源加入浙江招商引资网络。 四、本活动对浙江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彰显娘子军团在创新创业中的先锋作用。活动强化了企业家精神在浙江强省建设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女性榜样的示范效应,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浙商女杰呈现的品牌化与科技化特点,成为浙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推动力。顺联动力等企业的参与,凸显浙江包容开放环境,为招商引资创造协同效应。活动成果与论坛洞察,将为浙江构建数字强省和绿色经济赋能,最终为决胜全面小康贡献浙江力量。
2025-08-07
-
乌镇峰会揭幕全球互联网创新成果 15项尖端科技引领数字化转型浪潮
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办的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成为全球科技领域关注的焦点。此次活动集中展示了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领域的15项突破性成果,为全球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地方招商引资注入了强劲动能。来自20个国家的400余项创新成果经过权威专家评审,最终遴选出代表行业最高水平的解决方案,彰显了互联网技术驱动经济发展的核心价值。 一、前沿技术集群亮相 覆盖多领域创新生态 本届发布的科技成果涵盖基础硬件、平台服务、安全防护等维度。华为昇腾310芯片以高性能计算能力推动边缘智能落地;蚂蚁金服区块链平台通过自主可控技术重构金融信任体系;百度Apollo开放平台整合自动驾驶全产业链资源。这些成果不仅解决行业痛点,更通过标准化接口促进跨领域协作,例如燕云DaaS系统以数据互操作技术打破信息孤岛,为政务、医疗等行业提供底层支持。 二、安全与效率并重 构建数字经济新基建 网络安全与硬件安全成为技术迭代的关键方向。360安全大脑采用分布式智能架构应对全球性网络威胁,AzureSphere则通过微控制器实现物联网终端防护。京东智能供应链与特斯拉智能售后系统分别从零售和制造业角度,验证了数据驱动效率提升的可行性。高通推出的全球首款5G射频模组,为毫米波技术商用奠定基础,而安谋中国周易平台则降低了AI芯片设计门槛。 三、跨界融合加速 催生商业与工业新范式 微信小程序以轻量化模式重塑商业生态,年交易规模突破万亿;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超10万家企业设备,推动制造流程智能化。小米智能家居开放平台通过协议标准化降低互联成本,亚马逊全托管服务则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出海解决方案。这些创新表明,技术融合正从消费端向产业端深度渗透。 四、权威机制保障 全球协作推动技术普惠 成果评选由47国专家组成的委员会严格把关,确保技术先进性与社会价值并重。CPU硬件动态监测技术等基础研究突破,体现了产学研协同的创新路径。大会数据显示,超过60%的申报成果已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其中5G、AI相关项目在智慧城市、远程医疗等场景成效显著。 此次发布活动不仅呈现了技术演进趋势,更揭示了以开放生态推动全球数字共治的路径。乌镇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持续为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搭建高端对话平台,助力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5-08-07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